时评
于墨香之中修身养性
日前,教育部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》,提出落实课程方案要求,保障小学三至六年级语文课每周安排1课时书法课,以书写教育拓展“五育”融合新空间。书法进课堂,对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、培养爱国情怀、激发文化自信,具有深远意义。
“书法既能提高文化素养、陶冶心情,又能养浩然之气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南宁蟠龙社区考察时曾为书法爱好者点赞。书法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密码,是中国精神的外化图腾,其功能主要是“修身”与“成人”。它不仅能使习练者写得一手好字,更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性情、涵养人格。自古以来,书法教育就在人文素养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时至今日仍不失其文化传承价值。傅山在《作字示儿孙》开篇曾云,“作字先作人,人奇字自古”,阐明了书法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。汉代扬雄提出“言,心声也;书,心画也”。项穆《书法雅言》说:“人由心正,书由笔正,取《诗》云‘思无邪’,《礼》曰‘毋不敬’。书法大旨,一语括之矣。”陈献章论书法云:“以正吾心,以陶吾情,以调吾性,此吾所以游于艺也。”在古人看来,书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心性的培养。撇捺纵横间,古人正是于腾挪方寸之间来修正和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。
书法代表的是书写者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。古代书法名家之所以被后世效仿,是因为他们的德行与心境融汇于字里行间,书法之美与诗文心性彼此相通。郝经评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《兰亭集序》时说:“羲之正直有识鉴,风度高远,观其遗殷浩及道子诸人书,不附桓温,自放于山水间,与物无竞,江左高人胜士鲜能及之。故其书法韵胜遒婉,出奇入神,不失其正,高风绝迹,邈不可及,为古今第一。”欧阳修评价颜真卿:“颜公书如忠臣烈士、道德君子,其端严尊重,人初见而畏之,然愈久而愈可爱也。”柳公权在回答唐穆宗笔法之问时,更是道出培育传统人文理想人格的真谛:“用笔在心,心正则笔正。”梁启超在《书法指导》中总结了学习书法的七种优美便利处,即可以独乐;不择时,不择地;费钱不多;费时间不多;费精神不多;成功容易而有比较;收摄身心。
千百年来,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,以矫若惊龙、飘若浮云为美,不诘曲以媚俗,契合了中华文化刚健有为、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。而书法教育,就是在不断欣赏、思考、揣摩的过程中,体味和洞察古人的精神世界,借此陶冶和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。对于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而言,练习书法不仅仅是学习古人的用笔技巧,更重要的是体味和洞察古人的精神世界,借此陶冶和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,滋养精神家园,培养健康情趣。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赵林)